河源买房 >河源楼市 >正文

至2021年,河源将新续扩建*30所,新增学位45340个!华师大、广大*办学

来源:吉屋网   2019-03-13 09:43:43
河源买房交流群-20群(396)

关于征求《河源市基础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9—2021年)》意见的公告

社会各界人士: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基础教育水平,切实解决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不足、义务教育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增资源、补短板、强弱项,根据我市实际,我局草拟了《河源市基础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0年)(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一、征求意见时间:2019年3月11日—2019年3月20日

二、提交意见途径:

1.信函请寄至:河源市源城区越王大道商务小区市教育局502室 邮编:517000

2.传真:0762—3388652 电子邮箱:hyjybgs@126.com

提交意见请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作进一步沟通。

河源市教育局

2019年3月11日

微信图片_20190313094038.jpg

河源市基础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9—2021年)(征求意见稿)

河源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特别是2010年以来,通过“教育创强”“教育创现”,全市教育资源丰富扩大,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改革迈出重大步伐,为推动河源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由于我市教育基础薄弱,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不足、义务教育城乡发展不均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教育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增资源、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的发展任务艰巨繁重。为提升全市基础教育水平,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巩固教育强市成果,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把河源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发挥教育先行应有的作用。

  二、目标任务

  经过3年努力,全市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教育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教育发展成果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教育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实施*建设3年攻坚行动,至2021年,全市投入约41亿元,新建、扩建、续建义务教育*48所。其中市中心城区(含源城区、江东新区、东源县城)投入23亿元,新建、扩建、续建义务教育*30所,努力满足群众入学需求,基本消除大班额问题。按照广东省一级*标准和满足新高考需求配置提升面上普通*,按照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标准和满足新高考需求配置提升重点*。切实增加学前教育公办学位供给,至2021年,全市投入3亿元,新建公办幼儿园26所,增加公办学前教育学位7789个,同时回收回购和办好一批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占比达到30%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到50%以上。进一步完善校外活动场所,市青少年宫和市、县(区)中*生综合实践基地建成使用。完成7个市、县(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

  (二)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升。

  建立较为完善的基础教育人才培育和引进机制。至2021年,新增市级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100名以上,培育或引进基础教育领军人物3-5名。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参与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机制,教师队伍国际化素养进一步提高。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县城以上中*校新进教师达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全面提升教师学历水平。至2021年,全市幼儿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达70%以上,*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达40%以上,*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达85%以上,普通*和中等职业*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以上的专业课教师比例达15%以上。农村*教师培养机制持续推进,师范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匹配度进一步提高。

  (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逐步优化。

  加快实施“县管校聘”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去行政化和校长“职级制”改革,破除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体制障碍,建立健全一线校长、教师进入教育行政管理队伍的体制机制,促进教育行政管理干部专业化。推进集团化办学,以优质品牌*为龙头组建办学集团,带动区域内薄弱*共同发展。健全强化乡镇中心*对面上*和教学点的管理指导机制。

  (四)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落实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毕业生中考成绩,全市中考合格率、优良率逐年提高,低分率逐年下降。提升高*业水平考试成绩,C级以上比例达75%以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高,每年优秀率达25%且合格率达93%以上。提升高考水平,高分优先投档上线率、本科上线率逐年稳步提升。

  三、主要措施

  (一)实施基础教育设施提升工程。

  1.推进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严格执行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要求,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建成后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优先举办公办幼儿园。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要落实2018-2022年幼儿园建设专项规划,制定分年度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台账,落实责任分工,逐年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满足户籍儿童、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常住适龄儿童就近入园需求。2019年至2021年,全市新建公办幼儿园26所。市级财政按照每增加一个公办幼儿园班级奖补40万元的标准奖补源城区和江东新区,其他各县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各县区政府在全面核查基础上,“一园一策”制定方案,按2019年、2020年各50%的目标,回收或回购本县区权属国有资产但租赁给个人举办的幼儿园(包括此类性质的乡镇中心幼儿园),用于举办公办园。贯彻落实《河源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扶持和管理办法》,持续开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工作。到2021年,全市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达421所。其中:源城81所、东源58所、和平35所、龙川109所、紫金55所、连平65所、江东新区18所。各县区要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

  2.推进市区和县城中*校建设。各县(区)政府要按照城镇*、初*校千人学位数分别不低于80座、40座的标准,测算学位需求,科学编制中*校建设专项规划。落实小区配套建设中*校政策,增加学位供给,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实施“大建*、建好*”工程,至2021年,市中心城区新建续建扩建义务教育*30所,新增学位45340个。市级财政按照每增加一个义务教育*班级奖补40万元的标准奖补源城区和江东新区,其他各县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新建1所市直普通*,吸纳市田中和源城区东埔*生源,并利用两所*现有场地建设2所优质*、*或九年一贯制*。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中*校,引进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到河源办学。

  3.推进校外教育基地和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市青少年宫和市中*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场所公共服务功能。推进市、县(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确保2020年底前实现市、县(区)全覆盖,提高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度。

  4.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提升工程。到2021年,100%*实现光纤宽带网络接入,城镇中*以上*班均接入带宽不低于50M,农村*班均不低于30M,教学点班均不低于10M。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班班通”,实现中*班级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扩大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覆盖面,逐步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和全体适龄学生。加快中*校教育信息化补短板项目建设,全面提升中*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推进学科教学平台及符合河源市教学实际的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形成体系完善的与中*课程配套的基础性数字教学资源。推进教育质量监测系统建设,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资源推送。鼓励市、县(区)利用河源教育云资源平台,整合、汇聚区域特色资源和校本资源。

  (二)实施师资队伍素质提升工程。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党的建设,建立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对照《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和《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深入排查整治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强化师德宣传教育强化师德考评,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度。

  2.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加强校长队伍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校长队伍政治素养。实施“优秀校长”培养工程,增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校长人才储备。探索建立校长工作津贴激励体制机制,激发校长队伍生机活力。积极开展年度“校长论坛”等校长培训工作,提升校长队伍专业素养。建立健全中*校领导班子(正副校长)由教育主管部门考核评价机制,推行*领导班子任期制,每届5年,正副校长在同一*任职原则上不超过两届。

  3.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县城以上中*校教师招聘要求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持续推进农村*教师培养机制改革,落实省“新师范”工程,提高师范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匹配度。深入实施“强师工程”,建立分层、分类和分岗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健全市、县中*教师领军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实施“三名工程”、“青年名师学堂”培养工程、“种子教师”跟岗培训等项目,培养一批在省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拔尖教育人才,同时示范带动全市教师的专业成长。继续开展“首席教师”评选工作,落实“首席教师”每人每年1.2万元工作津贴。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市、县教育局教研院(教研室)各学科每个学段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教研员。

  4.深化教育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校长任期制改革,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改进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实施中*校提前利用新增编制招聘新教师进行职前培训的工作机制。探索通过“支教”等多种形式,稳妥推进中*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统筹管理使用县域教师编制,盘活教师存量,激活教师活力,提高教育质量。理顺一线优秀校长、教师进入教育行政队伍的体制机制,推进教育行政管理干部专业化。

  5.落实教师地位待遇激励措施。切实解决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待遇偏低问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落实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以及《河源市促进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河源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河源市专业技术高层次人才考核》等政策,大力引进教育人才。落实“中*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政策。建立健全优秀校长教师激励机制,市级财政奖励省级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每人每年3万元,奖励市级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每人每年1万元。落实班主任工作补助政策,统一全市中*班主任工作补助标准,除校级给予班主任绩效工资外,财政按每人每月300元标准给予补助(面上*及教学点的班主任工作补助标准视班额大小由各县区另行制定)。建立健全优秀退休校长、教师返聘机制。落实乡村教师荣誉制度。探索建立*管理队伍岗位补助政策。

  (三)实施乡村教育提升工程。

  1.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建设2018-2020年建设规划,到2020年底规划新增寄宿制学位35453个,按标准建好配齐生活卫生设施,整体提升农村寄宿制*办学水平。

  2.改善农村小规模*办学条件。按照“科学评估、应留必留、先建后撤、积极稳妥”的原则,遵循教育部关于中*校撤并的操作流程规定,积极稳妥推进“麻雀*”撤并工作。大力推进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建设底部攻坚,保障小规模*的信息化、音体美设施设备和教学仪器、图书配备,设置必要的功能教室,确保每一所中*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均达到省定标准。

  3.改革创新农村中*校管理机制。完善乡镇中心校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职能,加强乡镇中心*对面上*的管理、指导。捆绑考核评价中心*和面上*(含教学点)教育教学质量,提高面上*和教学点教学质量。探索实施“学生不走、教师走教”的“流动*”试点工作。

  4.推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专递课堂项目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传输,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城乡*“手拉手”对口支援关系,广泛开展对口帮扶活动,有效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协调发展。

  (四)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1.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推进规范化幼儿园建设,到2021年,全市规范化幼儿园占比达 70%以上。推动幼儿园深入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试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科学安排一日活动,消除“*化”现象。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面向家长和社区开展公益性0—3岁早期教育指导。加强幼儿园和*教育双向衔接,强化家庭和幼儿园共建共育。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各县区要指定1名以上负责学前教育的专职行政人员和1名以上专职教研员,每个乡镇(街道)指定1-2名专兼职教研员,分层组建专业化教研团队,指导各幼儿园开展常态化教科研活动。实施学前教育督学责任区制度,建立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

  2.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和改进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基于大数据的质量监控系统,定期开展教学质量分析,充分利用监测结果指导和改进教学实践,提升教学质量。建立以校为本、区域联动的教研制度,搭建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交流平台,实现优势互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运用问题导向式、小组合作式、主题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年内培育和评选20所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校”,总结先进教学理念,组织名校、名师开发体系化的课程教学资源,以点带面整体性推进区域教学改革。市级财政给予每所示范校50万元的工作奖励经费。积极探索多校协同、区域组团、同学段联盟、跨学段联合等多种办学模式,组建横向连通和纵向贯通的学区与集团。强化乡镇薄弱*教学质量攻坚,全面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建立健全初*业水平考试制度,出台《河源市初*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到2020年秋初步形成基于初*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初*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阶段*考试招生录取新模式。

  3.推进普通*整体优质提升。推进新课程改革,树立新课程理念,把握新课标和核心素养的科学内涵,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积极适应新高考改革,稳妥实施“选课走班”的教学模式,完善适应自主招生政策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加大扶持力度,全面提升普通高*科建设水平、特色项目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能力以及整体育人水平,探索普通*招生制度改革,着力打造1-2所教育质量*,在全市乃至全省有影响力的**。

  4.推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继续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信息化教学推广活动,促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变革,提*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全面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促进教育信息广泛应用。

  5.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建立一批“教育国际化试点校”,建设具有河源特色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和框架。充分利用与加拿大教育合作的机遇,组织试点*的校长、骨干教师到加拿大开展研修培训与交流,邀请加拿大教师到试点校讲课,培养师生国际化素养。扩大学生国际交流渠道,每年举办学生出、入境游学、访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海外夏、冬令营和文化交流出访活动。积极举办高水平的教育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论坛)。加强与深圳市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持续开展河源教师到深圳跟岗学习和深圳教师到河源“送教上门”活动。

  (五)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1.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中广泛深入开展政治学习培训,把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到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改革,让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打造一批涵盖不同*、不同学段、不同学习者特点的学习践行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课堂、示范活动。推出一批精品网络公开课,建立起丰富多样的交流展示平台,实现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市教育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建立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教育评价体系。出台《河源市中*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提升实施方案》,形成“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完善*办学质量综合评价制度,推进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3.增强德育工作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广泛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完善“三全育人”机制,完善*、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推动中*校利用“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等五种途径同步育人。实施校园文化及文明校园提升工程,培育一批在全市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建设试点校,打造一批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实施学前教育“育苗行动”,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启蒙教育,3年内打造30所新时代德育示范幼儿园。实施中*德育“固本行动”,彰显*创新活力,3年内打造60所新时代中*德育示范校。市级财政给予每所德育示范校和示范幼儿园20万元的工作奖励经费。

  4.广泛深入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深入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弘扬宪法精神,树立法治信仰。推进法治宣传与法治教育相结合,加大普法力度,用法治文化滋养青少年法治意识。加强和改进法治课程教学,深入开展法治案例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自我保护、自我规范的意识和能力。发挥全市38所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开展“依法治校”达标校创建工作。

  5.加强*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加大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力度。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校园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掌握1-2项可持续锻炼的运动技能。建立具有校园特色的学生体育竞赛活动体系,加快推进*体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以提*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根本目标,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建立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美育工作机制。大力推动*艺术特色发展,积极搭建学生艺术教育交流展示平台。3年内分别创建30所校园文化、阳光体育、艺术教育示范*,引领*特色发展。市级财政给予每所校园文化、阳光体育、艺术教育示范*20万元的工作奖励经费。

  6.加强劳动和实践育人。引导学生热爱劳动、诚实劳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打造一批劳动教育特色*。加强学生劳动技能培养,倡导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校外劳动,鼓励创造性劳动。利用市、县教育实践基地资源,加强中*生社会实践教育。利用我市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和生态教育资源,积极探索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建设一批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研学旅行基地。

  四、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区政府要落实发展教育主体责任,将本行动计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分年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协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各项举措有谋划、有部署、有落实、有成效。教育部门要牵头负责本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机构编制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协同推进,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着力破解本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二)加大教育投入。市财政积极筹措资金,3年共安排10亿元用于实施本行动计划。各县区政府要严格落实教育投入责任,优先保障财政教育支出,健全保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向农村倾斜、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向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倾斜。

  (三)强化考核督导。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把本行动计划落实情况作为各县区人民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县区要将本行动计划实施情况列为政府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教育督导和评估监测的公示、公告、约谈、奖惩、限期整改和复查制度。

  (四)营造良好氛围。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运用各类媒体平台,加大行动计划的政策解读和综合宣传力度,总结推广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让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及时了解教育改革发展新进展、新成效,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增强学生和家长对河源教育的信任感,为本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房产资讯推荐:

买房用公积金买房有什么好处?公积金怎么提取出来?

十里东岸全民植树节雨过天晴后,迎来了一场大型公益活动


河源买房交流群-20群(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