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吉屋房产资讯】自2014年5月20日成立以来,江东新区就承载着打造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的重大使命,围绕市委、市政府赋予的这一战略定位,江东新区立足高视野,着眼创新发展,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和工作思路,谋划未来发展蓝图。
江东新区城市起步区航拍图
2018年10月12日,江东新区召开工作大会,提出要以全域协同发展理念,科学谋划打造“三点三带四组团”战略发展布局,为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提供新区样板。截至目前,“四组团”分别成立了开发建设指挥部,并按照“有办公室、有作战图、有方案、有人员、有经费”的“五有”要求逐步完善,促进“四组团”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相互推动。
江东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已初具规模
作为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江东新区既有“核”的特质,又有“带”的潜质,还有“区”的本质:交通区位优势突出,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紧密相连、互为一体;随着东江航道通航,可通过江海联运、借船出海,不断释放发展活力;拥有优越的绿色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核心竞争力。江东新区不仅仅是河源的江东新区,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江东新区。
江东新区空间结构规划图
随着“三点三带四组团”战略发展布局的确定,江东新区明确了城东街道是新区发展的“龙头”、临江镇是新区发展的“核心”、古竹镇是新区南部次中心的定位,各镇街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进一步明晰,撑起江东新区发展的“四梁八柱”,吹响了新区加快打造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的冲锋号。
依托交通枢纽发展“三点”
依托高铁站,高标准规划建设高铁新城,发展商务服务、商贸流通、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快速轨道运输业。
依托航运码头,强化水陆转运功能,发展水陆联运、江海联运,全力申报保税物流中心(B型),发展港口物流、保税物流、保税加工、跨境电商等产业。
依托通用机场,规划建设军民融合航空航天产业园,发展航空器研发、制造、维修、销售与支线运输机场建设运营、物流、租赁,以及驾驶培训等产业,配套发展航空小镇、航空体育、航空传媒等产业。
立足资源禀赋建设“三带”
建设东江东岸产业带。随着东江航道复航及升级,新区水路可实现江海联运,与惠州、东莞、黄埔、南沙等地形成航运互通,借船出海。重点发展临港产业、港口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旅游观光等产业。
建设沿主干道网产业带。围绕建设成通达珠三角、连通周边、覆盖全区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目标,坚持通道建设与枢纽建设并重,把新区与中心城区、河源高新区等建成区完全连接,形成联动发展。重点发展都市经济和现代制造业。
建设绿色生态产业带。依托新区东部的生态屏障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重点发展生态观光、休闲体育、山地旅游、健康养老、文化娱乐、现代农业等绿色低碳产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全域协同发展打造“四组团”
打造城市功能组团。以城东街道片区为主阵地,依托“三江六岸”生态城市功能廊道,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商务会展、科教培训等高端现代服务业,打造河源城市新客厅、科技创新总部商务区和中央生活区(CLD)。采用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理念,推动实施片区综合开发、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湿地公园等一批城市基础和功能性配套设施项目,不断加强商业购物中心、星级酒店、金融网点、大健康基地等现代服务业设施以及依托大学城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打造河源城市综合服务中心。
打造高铁新城组团。以临江镇为主阵地,以TOD模式推动交通枢纽与周边用地的一体化开发,集聚商务服务、商贸流通、会展博览、电子商务、金融衍生、科技孵化、信息服务等高端服务功能,形成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高铁新城,构建完善的高铁经济产业生态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交通枢纽节点、河源市中央商务区、河源市未来行政中心。
打造新兴产业组团。以新区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主阵地,紧紧抓住新区产业转移园纳入深河产业共建规划的机遇,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延伸和企业转移,结合自身优势和发展定位及周边的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大数据、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生命健康四大主导产业,持续推进园区扩能增效,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服务配套和功能要素,打造研发孵化、金融服务、产权交易、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有序推进产业园扩园,力争到2020年园区开发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以上,不断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和园区竞争力。
打造特色产业组团。以古竹镇为主阵地,落实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打造“一主两副四节点”(其中,古竹义容为河源南部副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抓住东江航道恢复通航和升级的契机,依托古竹航运码头,规划建设仓储、物流中心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依托河源通用机场,打造军民融合航空航天产业城,大力发展现代科技、现代工业、现代物流业。依托越王山,打造融创文旅城。
房产资讯推荐:
- 大局已定!江东新区“三点三带四组团”战略发展布局曝光